8月4日在郑州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论坛,吸引了世界自由区组织代表、海外自贸区代表及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(自贸港)的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,围绕“新起点新格局新提升”主题,交流自贸试验区发展经验,探讨改革创新新路径。
今年是我国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十周年。十年来,自贸试验区为我国发展带来何种利好?设立6年的河南自贸试验区成效如何,下一步如何寻求新突破?论坛为我们提供了解答。
自贸试验区带来了什么?
(相关资料图)
率先实现证照分离、外商准入体制改革,创设第一批自由贸易账户……自贸试验区成为众多“第一”的诞生地。十年来,我国先后部署了21个自贸试验区,基本形成了辐射东南西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。
“自贸试验区推出了一系列首创性实践,截至目前,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了302项制度创新成果,带动全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,充分发挥了改革开放‘试验田’的作用。”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、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钱克明说。
商务部自贸区港建设协调司副司长马成芳进一步介绍,302项制度创新涉及投资贸易便利化、金融开放创新、事中事后监管、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诸多方面,为产业发展带来极大利好,推动自贸试验区成为全球优质资源要素的集聚地。
据统计,今年上半年,全国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1300亿元,同比增长8.2%,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.9个百分点。进出口实现3.7万亿元,同比增长8.4%,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.3个百分点。整体看,自贸试验区以不到0.4%的国土面积,实现了占全国18.4%的外商投资,18.6%的进出口总额。
挂牌6年,河南自贸试验区成效如何?
一组数据见证河南自贸试验区发展活力:截至今年6月底,河南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立企业数量13.1万家、注册资本1.7万亿元,分别是挂牌前的4.8倍、6.2倍。
“紧扣‘两体系、一枢纽’定位,河南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引领,加快制度型开放,形成空、陆、网、海四路协同的开放通道优势。”省商务厅厅长王振利说。
在制度创新领域,河南也描绘出浓墨重彩的一笔。聚焦政务、监管、法律、金融和多式联运五个重点领域,河南自贸试验区积极改革探索,形成了546项创新成果,一批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,62项最佳实践案例服务全省发展。在开放创新加持下,自贸试验区产业快速发展,货物进出口年均增长23.8%。
“河南自贸试验区形成了诸多创新经验,尤其围绕跨境电商开展的制度创新惠及全球。”世界自由区组织首席执行官萨米尔·哈莫尼在论坛致辞中评价。
新起点如何实现新突破?
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说,当前国际形势严峻、国内改革任务艰巨,要求自贸试验区充分总结十年来的建设经验,更好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。
“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是重中之重。”顾学明认为,包括河南自贸试验区在内的自贸试验区,应加快构建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,为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破冰、破题。同时积极提升市场准入水平,推动继续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,加大现代服务业开放力度。并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,加快打造一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。
“自贸区在扩大开放发展方面有天然优势,应积极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高地。”智利伊基克自贸区总经理海梅·索托在发言中说,欢迎河南企业依托伊基克自贸区扩大与南美洲市场的合作。
王振利介绍,我省将着力打造自贸试验区2.0版,以“空中丝路”为引领,统筹推进“四路”协同发展;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,在多式联运、数字经济、期货国际化等领域努力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;充分利用先行先试制度创新和政策叠加联动招商优势,做强自贸特色优势产业,推动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迈上新台阶。
关键词: